名家用药:白芍的十种搭配
白芍为妇科调经常用之品,《日华子本草》日'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凡阴血亏虚、冲任失调所致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均可应用。另外,白芍既善于养血敛阴,又长于柔肝缓急止痛,为阴血亏虚、肝气失和所致诸痛证之常用药。它性味苦、酸,微寒。归肝、牌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下面我再给你说说几种搭配。”
白芍和柴胡“首先,白芍酸收柔敛,补肝血柔肝阴,缓急止痛。从白芍的功效中知其对肝的作用有补肝、敛肝、平肝、清肝和柔肝5个方面。所谓补肝,主要是补养肝血;敛肝,是在其滋养中佐以酸收,有敛阴之意;平肝,因白芍养血敛阴而平抑肝阳,或曰益阴潜阳;清肝,因白芍性微寒,对肝热内郁、肝火内扰均可清之,或曰凉肝;而柔肝一性,更是白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用机制之一。”
“柴胡长于疏肝,条达肝气,流畅气血。白芍补血养阴柔肝,善治血虚诸症。二药刚柔相济,疏不耗肝阴,柔养不碍滞,为疏养肝气之良相。临床用于肝气郁结不舒,或肝气疏泄横逆太过,所致上下内外诸症均可运用,尤多用于肝气不舒之胁痛,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肝经气血郁滞诸症,用为要药。”
白芍配伍桂枝“其次,桂枝振奋气血,达卫气以和营解肌。白芍敛阴和营,调和肝气。二药合伍,寒温得宜,收敛合拍,刚柔相济。发散不伤阴,酸敛不碍邪。相辅相成,共奏调营卫和阴阳,外调内补之功。”
白芍和防风“另外,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和营,调和肝气。防风疏风解表,胜湿止痛,鼓舞脾气,疏散肝风。二药微辛微温与微苦微寒合伍,散肝与敛肝并用,疏表与和营并施,既能调内以和肝脾,又能调外以和营卫。临床上用于调和肝脾,治疗痛泻、肠鸣属于肝脾不调者。也可用治营卫不和,一身酸痛及产后营血不足之肢体酸痛。”
白芍和甘草老师轻轻拍了拍手上的药渣,说:“然后,白芍和甘草的配伍非常常见,这两味药物具有互补的特性。”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这些关键信息,同时抬起头来,请求更多的解释:“谢老师,为什么白芍和甘草能合伍,而且还能起到治疗肝脏问题的效果呢?”
老师微笑着解释道:“白芍味酸,得木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气最厚。二药合伍,酸甘化阴,补血柔肝缓急迫。正因为这样的性质,二药合伍,酸甘化阴,补血柔肝缓急迫。二药入肝脾,柔肝以健脾,缓急以调中,为治肝之专药。临床用于柔肝缓急止痛,二药均有解痉镇痛的作用,故可用治拘挛急迫症。凡肝血虚不能柔养筋脉引起急迫疼痛均用为要药。”
白芍和浮小麦“最后,再给你讲一个配伍是白芍和浮小麦。白芍养阴敛营,兼能泻热。浮小麦益气除虚热止汗。二药合伍,敛而阴营不外泻,养则阴液得濡润,相得益彰,调和营阴,敛汗,退热,润燥功效益增。”
小王感激地点头,他深知谢老师的教导对他的成长意义重大。
老师又提醒说:“记住,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白芍配伍枳实老师又说道:“接下来,我们讲讲枳实配伍白芍。枳实有破气理气、导脾胃积滞的功效,而白芍则能养肝血、柔肝体、敛肝气,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这两者合用,可以调理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症状。”
白芍配伍当归“白芍配伍当归。”谢老师继续解读,“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调理月经,缓解经期疼痛),润肠通便的作用。白芍养血柔肝。出自《金匮要略》的当归芍药散就有当归和白芍两味药物,二者同用具有柔肝止痛(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补血活血的作用。”
白芍配伍白术、黄芩小王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谢老师继续说道:“接下来,白芍配伍白术、黄芩。黄芩清热安胎。白术补养脾胃,生气血以养胎,脾健能载胎。白芍敛肝阴养肝血,柔肝收肝气之恣横。三药相伍,补清兼施,肝脾同调,从而安和胎元。”
小王认真地记下每一个要点,他的表情愈发兴奋,似乎对这些新的知识充满了渴望。谢老师看到这一幕,微笑着鼓励道:“小王,你的学习态度真的很好,继续保持下去。”
白芍配伍枸杞“白芍配伍枸杞。”谢老师说道,“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平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质润,功专滋补肝肾。二药相伍,一滋肝一柔肝,相辅相成,且肝肾同补,使肾精得充,肝木得养,精血足而肝木平,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
小王专注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个字,他的脑海里正在悄悄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白芍配伍何首乌白芍配伍何首乌。”谢老师继续解释道,“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白芍养血,柔肝和肝气。二药合用,增益肝肾养肝血之功。肝肾精血得养,心血又奉,心神自宁。”
随着谢老师的讲解,小王对中药的配伍原理和作用越发明晰起来。他不仅从文字上理解,还从谢老师的语调和神态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医学智慧。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以及老师对医学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
“老师,非常感谢您的解答!”小王真诚地说道。
白芍的妙用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
功效: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妙用:肝、脾经血分引经药。
配伍:
白芍配柴胡,散血分热;
白芍配桂枝,散血分寒;
白芍配升麻,解血分毒;
白芍配黄芪,补血分气;
白芍配茯苓,祛血分湿;
白芍配黄芩,清血分火;
白芍配荆芥、防风,祛血分风;
如此等等。
总之,白芍是一味很好的血分引经药,经正确配伍,可以治疗血分诸证。
白芍与这些药配伍,效果不容小觑
《诗经》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溱洧河畔,青年男女游春相戏、赠以芍药、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总令人几分羡慕、几分憧憬!捻一缕白芍的花香,满满的全是期待。而白芍,退去花香,退去芳华,还是良药一味,尤其在配伍它药使用时,更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欲知详情,请看正文!
柴胡 白芍配伍特点:
疏柔肝气,安和五脏。柴胡长于疏肝,条达肝气,宣畅气血。白芍补血养阴柔肝,善治血虚诸证。二药刚柔相济,疏不耗肝阴,柔养不碍滞,为疏养肝气之良药。白芍 甘草配伍特点:柔肝缓急,酸甘化阴。白芍酸收柔敛,补肝血柔肝阴,缓急止痛。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急定痛。《伤寒论》112方中,二药配伍使用的有22方,用芍药而不用甘草的仅5方,说明张仲景的实践证明二药有协同作用。白芍味酸,得木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气最厚。二药合伍,酸甘化阴,善补血柔肝缓急迫。二药入肝脾,柔肝以健脾,缓急以调中,为制肝之专药。白芍 防风配伍特点:内调肝脾,外和营卫。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和营,调和肝气。防风疏风解表,胜湿止痛,鼓舞脾气,疏散肝风。二药微辛微温与微苦微寒合伍,散肝与敛肝并用,疏表与和营并施,既能调内以和肝脾,又能调外以和营卫。香附 白芍配伍特点:疏肝开结,柔肝缓急。香附疏肝理气,开结止痛。
《本草纲目》谓之“上行胸膈,外达皮肤,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二药合用,一调肝用,一养肝体,相辅相成,共奏疏肝开结,柔肝缓急之功。白术 白芍 黄芩配伍特点:和肝脾清热,安和胎气。白术补益脾胃,生气血以养胎,脾健能载胎。黄芩清热安胎,药理研究认为,黄芩有抗变态反应性损伤,含有孕酮,有解热镇静等作用。白芍敛肝阴养肝血,柔肝收肝气之恣横。三药相伍,补清兼施,肝脾同调,而能安和胎元。
枳实
白芍配伍特点:调和肝脾。枳实破气理气,导脾胃积滞。白芍养肝血柔肝体敛肝气。二药通敛合伍,通不伤正,敛不碍滞,一调肝气,一理脾胃,肝脾同调。桂枝 白芍配伍特点:外能调和营卫,内能补虚和阴阳。桂枝振奋气血,调畅血脉,达卫气以和营解肌。白芍敛阴和营,养血柔肝,调和肝气。二药合伍,寒温得宜,收敛合拍,刚柔相济,发散不伤阴,酸敛不碍邪,相辅相成,共奏调营卫和阴阳,外调内补之功。
白芍 浮小麦
配伍特点:养阴血和营卫,润燥。白芍养阴敛营,兼能泄热。浮小麦益气除虚热止汗。二药合伍,敛则阴营不外泄,养则阴液得濡润,调和阴营、敛汗、退虚热、润燥功效颇佳。赤芍 白芍配伍特点:养血活血,和营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通经脉,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消炎止痛作用。白芍补血敛阴,柔肝和营,缓急止痛。
二药合用,敛散相合,补泻并举,相辅相成,共奏养血活血、和营止痛之功。白芍 荷叶配伍特点:敛阴清肝,化瘀止血。白芍柔肝敛肝助肝藏血止血。荷叶凉血止血,兼能化瘀。二药合用,柔肝止血中寓清凉,清凉中兼能化瘀,相辅相成,共奏柔敛清肝、化瘀止血之功。槐花 白芍配伍特点:柔肝清热,凉血止血。槐花凉血止血。白芍养血柔肝止血。二药养肝柔肝与凉血止血并用,相辅相成,共奏养肝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白芍 鹿衔草配伍特点:
补虚养肝肾治血证。白芍养血柔肝止血。鹿衔草补肾止血。二药肝肾兼顾,补养平和,合用相得益彰,共收补虚养肝肾止血之功。白芍 白术配伍特点:柔肝健脾止血。白芍养血柔肝止血。白术健运脾气。肝藏血,脾统血。二药合用,柔肝运脾,肝脾两调。肝得柔助其藏血,脾得健助其统血,相辅相成,共奏柔肝健脾止血之功。白芍 旱莲草配伍特点:养阴柔肝,凉血止血。白芍养血敛阴平肝。旱莲草养阴凉血止血。
两药味酸入肝,柔养肝血,凉血止血,合用相得益彰。白芍 钩藤配伍特点:柔肝清热,平肝息风。白芍养血柔肝缓急迫。钩藤清热平肝,息风镇痉。二药合用,一柔肝体,一平肝用,体用兼顾,共奏柔肝清热、平肝息风之功。
独活 珍珠母 白芍配伍特点:
升疏潜养定眩晕。独活开通达邪,善理伏风,王好古称其能“搜肝风”,可升清阳。珍珠母镇潜肝风而宁心。白芍养血柔肝体。三药合伍,升疏与潜阳并用,则升疏不太过,潜养不闭遏,相辅相成,共奏升疏潜阳定眩晕之功。
白芍 白薇配伍特点:
养阴血清热平肝。白芍敛养阴血而柔肝平肝。白薇清血分邪热,养阴利尿。二药敛养而兼清利,合用相辅相成,共奏养阴血清热平肝之功。白芍 合欢皮配伍特点:养血柔肝,解郁安神。白芍养血敛阴平肝。合欢皮解郁安神。二药柔敛疏郁并用,相辅相成,共奏养血柔肝、解郁安神之功。当归 白芍配伍特点:养肝血平肝气,调脾胃,行气血。当归补血活血,消肿排脓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迫。二药合用,养肝柔肝平肝气以缓急迫,柔养中行气血以祛垢滞,相辅相成,共奏养肝平肝、调脾胃、行气血功效。何首乌 白芍配伍特点:益肝肾养心血。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白芍养血,柔肝和肝气。二药合用,相得益彰,益肝肾养肝血之功益增。肝肾精血得养,心血有奉,心神自宁。
枸杞
白芍配伍特点:养血柔肝。枸杞生精养血。白芍养血敛阴,柔敛肝气。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二药滋养柔敛,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滋养肝肾阴血、柔肝和肝之功。附子 白芍配伍特点:温阳养血缓急。附子温阳通经。白芍养血,缓急止痛。二药合用,温阳与养血并施,温而不燥,养而能通,共奏温阳养血缓急之功。白芍 乌梅 木瓜配伍特点:敛肝养胃开胃气。白芍柔养肝血,敛肝气。乌梅敛肺涩肠,养胃生津。木瓜敛肝和胃化湿浊。三药味酸同入肝经,柔敛肝气不恣横,养胃生津开胃气,柔养寓化浊,相辅相成,共奏敛肝养胃开胃之功。
白芍养阴柔肝的经典药对
白芍--当归
白芍15g,当归15g。养血柔肝,和营止痛。主治心肝血虚之心悸、头晕、胁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四肢拘挛疼痛等症。当归辛甘而温,补血行血,走而不守;白芍酸而微寒,补血敛阴,守而不走。二药配伍,辛而不过散,散而不过敛,一开一合,动静相宜,使其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耗血,共奏养血柔肝、和营止痛之功。可治疗心肝血虚之心悸、头晕、胸腹胁肋疼痛等症。
白芍--甘草
白芍30g,甘草15g。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血虚头晕头痛,肝脾不和,气血失调之胸胁不适、腹中拘急疼痛等。白芍味苦而酸,养血敛阴,泻肝柔肝;甘草缓急,补脾胃。二药配伍,酸甘化阴,肝脾同治,共奏缓肝和脾、益血养阴、缓急止痛之功。可治疗头晕头痛、腹痛、胃脘痛等症
白芍--枸杞
白芍15g,枸杞30g。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口热干燥,心悸失眠。白芍酸寒入肝,能养血敛阴,柔肝平肝;枸杞味甘性平质润,功专滋养肝肾。二药配伍,一敛一滋,肝肾同补,使肾精得充,肝木得养,精血足而肝木平,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可治疗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
白芍--合欢皮
白芍10g,合欢皮15g。益血和血,柔肝养心。主治肝血不足,肝木失养所致精神抑郁,失眠不安。白芍酸寒入肝,能养血敛阴,柔肝平肝;合欢皮味甘性平,能解郁和血,宁心安神。二药配伍,共奏益血和血、柔肝养心、安神定志之功。可治疗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白芍--钩藤
白芍10g,钩藤10g。养肝敛阴,平肝息风。主治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酸寒入肝,具有养肝体、敛肝气、平肝阳之功;钩藤甘微寒,平肝之力较强,也可清热息风。二者合用,白芍治肝虚之本,钩藤治肝旺之标,标本兼顾,共奏养肝敛阴、平肝息风之功,可治疗头晕、头痛之症。
白芍--槐花
白芍10~15g,槐花10g。养肝清热,凉血止血。主治血虚肝旺,肝不藏血之月经过多、崩漏、吐血、衄血。白芍味苦而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养血柔肝而止痛;槐花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症。二药配伍,养肝柔肝与凉血止血并用,共奏养肝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吐血、衄血、高血压等症。阳衰虚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白芍--墨旱莲
白芍10~15g,墨旱莲5~10g。柔肝养阴,凉血止血。主治鼻衄、齿衄、月经过多、紫癜等症。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善于养血敛阴柔肝;墨旱莲甘寒,能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故尤宜用于阴虚血热之出血证。两药配伍,共奏柔肝养阴、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齿衄、月经过多等症。阳衰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白芍--何首乌
白芍10~15g,何首乌10~30g。补益肝肾,宁心益智。主治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漏等症。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善于柔肝养血和血;制何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两药配伍,益肝肾养肝血,共奏补益肝肾、宁心益智之功。可治疗肝肾不足、心血亏虚之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筋骨酸痛、崩漏等症。阳衰虚寒、大便溏泄、湿痰者不宜用。
白芍--木瓜
白芍10~15g,木瓜10g。敛阴柔肝,益胃开胃。主治胃阴不足之纳差、腹胀等症。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养血柔肝,收敛肝气,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不藏血之出血证。木瓜味酸性温,敛肝和胃,兼化湿浊。两药同入肝经,共奏敛阴柔肝、益胃开胃之功。可治疗胃阴不足之纳差、腹胀等症。阳衰虚寒、外有表邪、内有实热、阴虚、食滞者不宜用。
白芍--白薇
白芍10~15g,白薇5~12g。清热凉血,敛阴平肝。主治阴虚血热之眩晕、热淋、血淋、血尿等症。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敛阴血而柔肝平肝;白薇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两药配伍,敛阴清热,共奏清热凉血、敛阴平肝之功。可治疗阴虚血热之眩晕、热淋、血淋、血尿等症。阳衰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调和肝脾丨逍遥散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炙甘草半两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烧生姜一块薄荷少许功用:肝疏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病证因肝郁不舒,营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法。故方中以柴胡为君,疏肝解郁,条达肝气。臣以当归、白芍,其中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白芍与柴胡配伍,补肝之体,助肝之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木郁不达而致脾虚不运,故佐以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少许薄荷,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烧生姜温运和中,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炙甘草亦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肝疏解郁、养血健脾之功。全方配伍特点:肝脾同调,以疏肝为主;气血兼顾,以理气为先,使木郁达之,脾弱得复,血虚得养。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I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白芍怎么用?看看高辉远先生的十二法
导读:高辉远先生是蒲辅周先生的弟子,跟随蒲老学习,并参与主编《蒲辅周医案》,秉承老师的读书与临床相结合,重视辨证论治。本文为高老的弟子们总结的高老临床使用白芍的经验,薪火相传,特此推送,以飨读者。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其性凉,味酸、甘、苦,具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
高辉远老师,运用白芍,具有丰富的经验。他通过不同的配伍,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我们侍诊师侧,深感其运用配伍独到,启迪良多。
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白芍酸寒,甘草甘平,酸甘相合,缓急止痛。
仲景治“脚挛急”,投以芍药甘草汤和血养筋,补中缓急,“其脚即伸”。
又因误下,药不中病,中气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太阴,出现中焦虚寒,腹部胀满时痛等症,重用芍药配甘草以安脾缓急止痛,加桂枝、生姜、大枣等以温中和胃,补脾则中和而邪不留,腹痛自止
2、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白芍配桂枝,可协调营卫,如桂枝汤方,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白芍滋敛能和营阴,桂枝解肌能和卫阳,二药配伍,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刚柔互济,相须为用,故其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营和卫谐,表固阴敛,汗止邪除。
又重用白芍之酸甘,和里缓急,配桂枝之辛热,温中补虚,即取小建中汤意,能治虚寒之脘痛、腹痛,临床也多有用。
3、白芍配柴胡,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白芍配柴胡之用,最得力于《和剂局方》之逍遥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之证而设。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郁则气机不舒,气血失调。逍遥散以白芍酸敛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性,一敛一散,有疏肝和血止痛之功效。
常用于肝郁头晕、目眩、胸胁疼痛及妇女肝脾不和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高师临证常佐当归、川芎和血或党参、白术补气,以增强调气血、止疼痛的效果。
4、白芍配黄芩,清热止痢,和中止痛
白芍能调肝止痛,和太阴营气而安脾,黄芩清阳明湿热而厚肠。二药相伍以治热痢腹痛后重,或大肠湿热之泄泻。仲景《伤寒论》之黄芩汤,调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腹痛便是其例。
王孟英认为温病寒邪深伏,已经化热,用白芍配黄芩,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用苦味坚阴,乃正治之理。
高师认为二药炒用,寒性已缓,擅入血分,常用于胎火犯胃,恶阻呕吐或胎动不安等症,相伍并用,泻火而不伤胎,养正而不滞气,素体脾虚胃弱者,也可酌情用之。
5、白芍配防风,平泻肝木,疏风舒脾
白芍配防风,最典型方剂为痛泻要方,功能泻肝补脾,用治于肝木克土之痛泻。
用白芍可泻木安土,方克有济,防风散肝舒脾;故脾虚或肝脾不和而见泄泻腹痛者,每多用之。
高师认为此时药当用炒者为宜。
《药品化义》谓白芍“其苦酸性寒,本非脾经药。炒用制去其性,脾气散收之,胃气热能敛之……此泻肝之邪,而缓中焦脾气。”
防风炒制后祛风解表之力已减,而有较好的升发脾阳作用。
6、白芍配荷叶,敛阴柔肝,升发凉血
高师临床常取炒白芍,以柔肝安脾,配荷叶升运脾气,与党参、白术、茯苓等补益脾胃药合用,治疗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
又以二药伍用,佐入侧柏叶、生地、生艾叶等药,又专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症。
7、白芍配天麻,育阴平肝,熄风定惊
《本草正义》谓天麻之质,厚重坚实,而明净光润,富于脂液,故能平静镇定,养液以熄内风,古有定风草之名。
二药相伍,用于血虚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及小儿惊风等较为适宜。
高师临证常与蒺藜、菊花、钩藤、当归等品同用,其效甚捷。
8、白芍配钩藤,清热平肝,敛阴熄风
白芍生用,性较寒凉,养血柔肝,平肝滋阴之力较强,配钩藤,性甘而凉,清肝泄热而又平肝。二药相配用于肝血、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所致头痛、头胀、眩晕等症。
临证运用时常与夏枯草、黄芩、石决明等合用。
例如羚羊钩藤汤,用生白芍配钩藤,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参入平肝止痉之羚羊角,对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抽搐、昏迷有效。
9、白芍配白术,益肝健脾,统藏兼顾
白芍益脾和肝,白术健运脾阳,两药相配阴和阳运,双补肝脾,善治脾虚腹痛泄泻。
又因肝藏血而脾统血,白术健脾运化,中焦受气取汁,使气血充盈而统之,白芍补肝敛阴而藏之。故高师对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后延难净等症,其中重用炒白芍、炒白术,酌加藕节、荷叶炭、血余炭、棕榈炭等,敛阴补血止血,而不留瘀,使旧瘀自化,新血自生。
10、白芍配当归,补血和营,兼能安胎
当归补血和血,为血病常用之药,其甘温能和营血,辛温能散内冷,苦温能驱心寒,白芍和血偏于敛阴。
两药等量相配,养血补血,和血敛肝,营血充盈,心能主血,肝能藏血,临床用于血气不足,气血失调之证。
又《金匮要略》的当归散方治肝血不足,脾失健运的血虚湿热胎动不安,即取当归芍药补肝养血以安胎。
11、白芍配附子,回阳逐寒,和营敛阴
白芍养血和营,柔肝安脾,附子辛温大热,祛寒壮阳;白芍之酸可益血,附子之辛可以复气;白芍敛阴止汗,附子固肾回阳,两药同用,寒热并施,阴阳同治,主治阴伤阳虚之候。
高师认为,寒者温之,虽投以附子,也须防刚燥伤阴,白芍与附子相用,则是引附子入血分以散寒,白芍之酸敛益阴,兼能缓附子之辛热燥烈,刚柔相济,使附子温阳驱寒而不伤阴动血,其配伍最为得当。
临床用量附子6~8克,白芍10~15克。
12、白芍配麻仁,敛阴和脾,润下缓通
仲景用于胃强脾弱,阳盛阴伤之脾约证,如麻子仁丸方,脾脏津液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致肠道失润,胃热气盛,胃阴为其所伤,膀胱为其所迫见大便干结,小便短数而黄。
取麻仁润肠通便,白芍养阴和里,敛液以辅润,使其润下缓通,阳明燥热得泄,太阴津液得滋,脾约可愈。
后世丹溪制活血润燥生津汤及吴又可创养营承气汤所用白芍,均从仲景之法中悟出。
此外,高师还用白芍配丹皮清泻肝热;配龟板敛阴潜阳,柔肝熄风;配熟地乙癸同源,肝肾并补;配枸杞子养阴清肝,滋水涵木;配夜交藤、合欢皮养血柔肝,滋阴安神,以及配黄芪桂枝、防风,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用治于正气不足,营卫不和,感受风邪,血气运行不畅而见之肌肤麻木、关节疼痛等等。
至于白芍的炮制应用,高师认为,一般用以养阴、补血、柔肝,多为生用;疏肝宜醋炒;和中缓急则宜酒炒;安脾止泻又当土炒;敛血止血宜炒炭。
高师强调鉴于白芍性微寒,甘苦酸之味,凡表证无汗,麻疹未透者,应当慎用,否则发汗不彻,疹出不透;素有脾虚寒盛者,宜与他药配伍应用,以免致伤中之变。
综上所述,白芍一药,高师通过巧妙配伍,广泛灵活地用治于外感、内伤及妇科等疾患,其独到之处,足资后学师法。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临床家高辉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芍的十种搭配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