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方剂 >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方歌)






组成

生白芍 六钱(18g)  阿胶 三钱(9g)  生龟板 四钱(12g)  干地黄 六钱(18g)  麻仁 二钱(6g)  五味子 二钱(6g)  生牡蛎 四钱(12g)  麦冬 连心,六钱(18g)  炙甘草 四钱(12g)  鸡子黄 生,二枚(2个)  鳖甲 生,四钱(12g)


方歌

大定风珠鸡子黄,
胶芍三甲五味襄;
麦冬生地麻仁草,
滋阴熄风是妙方。

大定风珠息风方,
麦味麻草鸡子黄;
地芍阿胶滋阴血,
龟鳖牡蛎在潜阳。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现代用法: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温服)。

功用

滋阴熄风。

主治

阴虚风动证。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方解

本方证乃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灼伤真阴;或因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肝为风木之脏,阴液大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手足瘈疭;真阴欲竭,故见形瘦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有时时欲脱之势。此时邪热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

治当滋阴养液,以填补欲竭之真阴,平熄内动之虚风。方中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液以熄虚风,共为君药。又重用生白芍、干地黄、麦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为臣药。

阴虚则阳浮,故以龟板、鳖甲、牡蛎介类潜镇之品,以滋阴潜阳,重镇熄风;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酸收,与滋阴药相伍,而能收敛真阴;与生白芍、甘草相配,又具酸甘化阴之功。以上诸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滋阴熄风之效,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配伍,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

温热久羁,真阴欲竭,虚风内动,宜补耗损之阴,柔和痉挛之脉,潜镇浮亢之阳,从而体现滋阴息风,育阴潜阳的法则。方中鸡子黄、阿胶滋养阴液以息内风为君药;白芍、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阴,滋阴柔肝,地黄、麦冬、麻仁滋阴润燥,共为臣药;复用龟板、鳖甲、牡蛎3种介类药,既可填补真阴,又能重镇息风,其中牡蛎并有镇摄固脱之效,为佐药;炙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合用,滋阴息风,且能固脱,为治虚风内动之良方。本方以大队滋阴药组成,主药鸡子黄宛如珠形,能息内风,故名“大定风珠”。

本方由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阿胶、麦冬、麻仁)加味变化而成。由于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虚风内动,故加鸡子黄、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之品,从而由滋阴润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阴熄风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倦瘈疯,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气虚喘急,加人参补气定喘;气虚自汗,加人参、龙骨、小麦补气敛汗;气虚心悸,加人参、小麦、茯神补气宁神定悸;若低热不退,加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乙脑后遗症、眩晕、放疗后舌萎缩、甲亢、甲亢术后手足搐搦症、神经性震颤等属于阴虚风动者。

4、使用注意:若阴液虽亏而邪热尤盛者,则非本方所宜,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3下焦篇)所说:“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本方证多系温热久羁,劫灼真阴;或因误用辛温发汗,或因误用苦寒攻下,耗损阴津,真阴欲竭所致。由于邪热深入下焦,消烁真阴,心神失养而见神倦,甚则时时欲脱;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则见瘛疯;真阴欲竭,阳气欲脱则见舌绛少苔,脉弱无力。这样的患者吴鞠通认为:“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之治也”,甚至将要发生虚脱的程度,病多危重,非大剂滋阴潜阳的大定风珠,是不能达到复阴恋阳,挽回危局的目的。今人在吴氏理论的启发下,对其治疗范围进行了扩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然万变均不离本方之主治功用。













大定风珠 竟   



方剂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