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大黄 四两(12g) 牡丹 一两(3g) 桃仁 五十个(9g) 冬瓜仁 半升(30g) 芒硝 三合(9g)
【方歌】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尚未成脓服之消。
大黄牡丹桃瓜芒,
湿热蕴蒸苔腻黄
泻热破瘀少腹痛,
散结消肿肠痈方。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方歌第一句指出大黄牡丹汤的来源是《金匮要略》,前面两句包括了大黄牡丹汤的组成,其中瓜子是冬瓜仁;第三句指出其主治的是肠痈初期,肠痈狭隘理解也就是阑尾炎,肠痈的形成是各种原因导致湿热阻滞在肠道,搏结气血,腐败血肉,造成局部肿、痞,痞就是闷塞不舒。那它表现的有那些症状呢?方歌中也有体现,腹按痛主要是指右下腹的疼痛拒按,舌苔是黄的,脉滑数。方歌中包括了大黄牡丹汤的组成主治以及相关症状,但是没有涉及到功效,恰恰如此,大黄牡丹汤的功效也是经常会考察的,重点就是要把肠痈产生的病机给理解清楚,那么功效上也就比较好记住。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方解
本方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不通则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其痛如淋,而小便自调,无淋沥不畅之感,则知其非淋证;喜屈右足而不伸,伸则痛剧,是为缩脚肠痈;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气血郁滞,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成方便读》说:“病既在内,与外痈之治,又自不同。然肠中既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治法宜泻热祛湿,破瘀消痈。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是为佐药。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金匮要略》云:“脉洪大者,脓已成,不可下也。”但在本方的用法中又说:“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后世医家对此认识不一,现在一般认为肠痈初起,证属湿热血瘀之实证者,脓未成或脓成未溃,均可用之。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祛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
4、使用注意: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大黄牡丹汤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