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方剂 > 痛泻要方

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泻.此元阳已亏,肠胃虚寒,脾虚肝乘,




痛泻要方(方歌)






组成

白术 炒,三两(90g)  白芍药 炒,二两(60g)  陈皮 炒,一两五钱(45g)  防风 一两(30g)


方歌

痛泻要方白术重,
炒芍陈皮与防风,
肝旺脾虚致痛泻,
培本抑木疗效宏。

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泻并用理肝脾
若作食伤医更错。

痛泻术芍陈皮防

痛泻要方用陈皮,
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
治在泻肝与实脾。

用法

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方解

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1、原书主治:《丹溪心法》卷2:“痛泄。”

2、方论选录: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



痛泻要方 竟   



方剂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