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川乌 炮,去皮、脐 草乌 炮,去皮、脐 地龙 去土 天南星 炮,各六两(各180g) 乳香 研 没药 研,各二两二钱(各66g)。
方歌
小活络丹天南星,
二乌乳没加地龙,
中风手足皆麻木,
风痰瘀血闭在经
小活络丹川草乌,
胆星乳没地龙沽。
小活络丹川草乌,
地龙南星没药乳,
风寒湿痰血阻络,
祛风化痰活血著。
小活络祛风寒湿,
化痰活血三者兼;
二乌南星乳没龙,
寒湿痰瘀痹痛蠲(juān病除)。
小活络丹天南星,
二乌乳没与地龙,
寒湿瘀血成痹痛,
搜风活血经络通。
用法
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3g),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汤送下亦可(现代用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末,过筛,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每次1丸,每日2次,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剂量按比例酌减,川乌、草乌先煎30分钟)。
功用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方解
本方治证,乃风寒痰湿瘀血,痹阻经络所致。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日久不愈,以致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津液凝聚为痰,血行痹阻为瘀。风寒湿邪与痰瘀交阻,经络不通,故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屈伸不利等症;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其理亦同。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原则,治宜祛风散寒除湿与化痰、活血兼顾。
方中川乌、草乌大辛大热,长于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共为君药。天南星辛温燥烈,善能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风痰湿浊,为臣药。佐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并使经络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复留滞;地龙性善走窜,为入络之佳品,功能通经活络。以酒送服,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诸药合用,可祛除留滞于经络中之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使气血流畅,经络宣通,则诸症可愈。
本方剂型为丸剂,取“丸者,缓也”。因寒湿痰瘀阻于经络,为时日久,虽需峻利之品以搜剔,但亦不宜过于峻猛,否则有形之邪非但不易消散,反而伤正,只宜缓消,是“治之以峻,行之以缓”之理。
小活络丹,中医方剂名。为治风剂,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急性软组织挫伤、骨质增生症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风湿痰瘀交阻于经络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湿顽痰瘀血留滞经络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以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属于风湿痰瘀留滞经络者。
3、本方药性温燥,药力较峻猛,宜于体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乌、草乌为大毒之品,不宜过量,慎防中毒。
医案
(1)
郑某,男,76岁,1994年1月6日初诊。腰腿痛反复发作10年,加剧2个月。10年前在TW摔伤腰部后,每因寒冷引发腰腿痛,起初痛轻,后日益加重,经台湾某医院诊断为腰椎病,拟手术治疗,因畏惧手术回乡定居就医。虽经中西药治疗(服大量激素),疗效不佳,转诊于余。诊见:形寒体胖,面色苍白,脸呈满月,腰痛连大腿,入夜尤甚,遇寒加剧,转侧不利,步履艰难,足微肿,舌胖大、质淡暗红、苔白腻,舌下络脉曲张,脉沉弦尺涩。
查体:腰椎及椎旁压痛,肌肉痉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腰椎摄片示:第1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第2~5腰椎后缘呈唇状骨质增生。西医诊断:腰椎病,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痹证(顽痹)。证属寒湿凝滞,痰瘀痹阻,治以散寒化湿,活血化瘀,方用小活络丹加减。处方: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制南星、法半夏、当归尾、川芎、独活各10g,蜈蚣2条,麻黄6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温服。服药6剂,腰腿痛明显减轻,药中病机,守方去当归尾加薏苡仁30g,连用10剂,疼痛已消。遂以养肝肾,益气血,舒筋骨,祛风湿之剂调治月余,已能行走,随访5年,未见复发。 (摘自《新中医》)
【分析】患者“每因寒冷引发腰腿痛”“形寒体胖”,由此不仅知其有寒湿痹痛,还是阳虚体质,且从“舌胖大”“苔白腻”也佐证其阳虚和寒湿。考虑其病史已达10年,病久必虚,再加年事已高,气血阴阳俱衰,且腰部有外伤史,风寒湿入侵,反复不愈而成顽痹。三气杂至,流窜筋骨,深入骨骱,证以风寒湿瘀邪为主,兼有正气不足。
作者先以小活络丹祛邪为主。方中取二乌破阴寒痼滞;麻黄宣透皮毛腠理;法半夏、制南星化痰;乳香、没药、当归、川芎活血养血,即可祛邪,当归又能扶正,祛邪而不伤正;蜈蚣搜剔窜透;薏苡仁利湿泄浊。诸药合用使寒凝开,痰瘀散,经络通,气血和,则症状减轻。缓则治其本,故病情好转“疼痛已消”后改“遂以养肝肾,益气血,舒筋骨,祛风湿之剂调治”,经调治其本月余后,顽疾乃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2)
王某某,女,48岁。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4年,腰腿痛时轻时重,怕冷,阴雨天加重,本次因为在医院服侍老人腰痛加重,右侧肢体麻木疼痛,以下肢酸麻胀痛为主,从腰部到足跟掣痛,需要家人捶打稍觉舒服。右脉细滑尺弱,左脉细。
证属:风寒湿邪阻闭经络。治宜:活血利湿通络。拟方:桂乌汤合小活络丹加味。处方:全当归15g,桂枝、酒杭芍、木通、香独活、宣木瓜、干地龙、汉防己各10g,川乌9g,先煎半小时,细辛、甘草各3g,川牛膝12g,全蝎5g,川断15h,蜈蚣2条,南星10g,地龙10g,制乳香10g,布包,制没药10g,布包。一周后,患者复诊,言服药前两三天效果不明显,第四天开始疼痛减轻。二诊时坐位腰部不再难受,左下肢疼痛好转大半。效不更方,原方再进7剂。三诊患者基本上无不适,给予三七伤药片和腰痛片善后,巩固1周。
体会: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中医属于“痹症”、”腰腿痛“范畴。桂乌汤,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主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小活络丹(活络丹)的主要成份为草乌、 川乌、地龙、没药、乳香等,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经方时方相互为用,共奏良效。
(3)
1.膝骨关节炎:小活络丹加减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120例,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①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③有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结果: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本组临床控制76例,显效37例,有效7例。(《中医正骨》2010年第7期)
2.腰椎病:治疗腰椎病患者200例,小活络丹加味,每日2丸,服完3个月后评定疗效。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停药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部分恢复;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功能无改善。结果:本组200例,临床治愈120例,显效4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第7期)
3.脑梗死后遗症期:应用小活络丹加减治疗脑梗死后遗症214例,基本痊愈79例,占36.9%;显著进步110例,占51.4%;进步18例,占8.4%;无变化7例,占3.3%。(《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方解】小活络丹主要用于治疗痹阻经络所致的病症。方用草乌、川乌逐风邪、祛寒湿;配以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南星、地龙化痰通络。全方祛风湿,化顽痰,行瘀血,止痹痛。临床应用以筋骨疼痛、痛处固定或走窜、肢体麻木、关节活动牵强为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偏风盛者,加防风或合大秦艽汤:偏寒盛者,加附子、桂枝;偏湿盛者,加苍术、防己、米仁;疼痛较甚者,加全蝎、细辛;肝肾气血俱亏者,合独活寄生汤。
孕妇忌用,体虚者不宜单独使用,阴虚有热及血虚者慎用。方中川乌、草乌炮制不严则有毒性,过量服用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频发室早及不完全房室分离,可用金银花甘草汤或生姜红糖水、苦参30克水煎服解救,纠正心律失常。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既有免疫抑制的药理作用,又有抗增殖性炎症、镇痛、抗氧化药效学效应。同时具有明显改变异常血流变的作用,降低全血黏度,降低红细胞比容盒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血液循环。
小活络丹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