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方剂 > 增液汤




增液汤(方歌)






组成

玄参 一两(30g)  麦冬 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 八钱(24g)


方歌

增液汤用玄地冬,
滋阴润燥有殊功;
热病津枯肠燥结,
增水行舟便自通。

增液汤用参地冬,
阴液亏损便不通;
养阴润燥通大便,
增水行舟显神功。

增液汤中参地冬
鲜乌或入润肠通
黄龙汤用大承气
甘桔参归妙不同

增液汤中玄地麦。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方解

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两端。若阳邪炽盛之热结实证,则用承气汤急下存阴;若热病阴亏液涸,《温病条辨》所谓“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本方所治大便秘结为热病耗损津液,阴亏液涸,不能濡润大肠,“无水舟停’’所致。

津液亏乏,不能上承,则口渴;舌干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脉沉而无力者,主里主虚之候。治宜增液润燥。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

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故名之曰“增液汤”。本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须重用。

热结阳明,阴亏液耗,大便无以运行,即所谓“无水舟停”。
君———玄参咸寒,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臣——麦门冬滋阴润燥,生地养阴清热。
三药相合,有如“增水行舟”,共奏滋液通便之功。
运用要点:临床应用以便秘,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津亏肠燥所致大便秘结之常用方,又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温热病津亏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皮肤干燥综合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医论

本方证是由热病耗伤阴液,津枯肠燥所致。吴鞠通说:“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盛,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方代之。

独取玄参为君者,玄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肤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之为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吴氏认为,阳明温病,无上焦证,已经好几天不大便的,应当用攻下方进行治疗。如果患者阴液素亏,不能用承气汤攻下的,就应该用增液汤来养阴润肠,以达到通便的目的。吴氏创增液汤,是受到吴又可承气养营汤法的启迪的。并认为:“(本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余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阳明病包括胃肠,热结阳 明,伤津耗液以致大便秘结,须分虚实治疗。若偏于热邪炽盛,腑实壅结之实证,当用承气汤以急下存阴,但是,如果偏于阴亏液耗,液涸肠燥,传导失司,即所谓“液干多而热结少”,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若用承气汤攻下,则攻伐有过,有误下亡阴的危险,只有滋养阴液以润燥为主,才是正确的治法。本方治证,原书喻为“无水舟停”,故数日不大便;津液亏乏,以致口渴,舌干红;脉细微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或沉而无力,为里为虚之故。并指出本方非重用不为攻,“不便,再作服”,都说明了本病津伤的严重和“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意义。

然毕竟为增水行舟之剂,滋阴增液有余,而泻下不足。若服本方大便仍不通者,是津液不足且燥结已甚,可酌加大黄、芒硝,滋阴攻下。





附方

黄龙汤(《伤寒六书》):大黄厚朴芒硝人参当归甘草用法:先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煎后再加放桔梗一撮煎,温服。功效:泄热通便,补益气血。

主治:里实热证而见气血虚弱。症见下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口舌干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等。





增液汤 竟   



方剂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