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以下是 中医古籍 伤寒论 第 5 章(节) 介绍了:




05章 杂病例
    (白话文)






问曰:
高明的医生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说:
治疗未病,是说看到肝脏的病,就知道肝会传变到脾,应当先充实脾的功能。四季中脾脏旺盛时不会受邪气侵袭,就不用补脾。中等水平的医生不懂得脏腑相传的道理,看到肝病,不懂得去充实脾,只治疗肝。肝病的治疗,用酸味药补肝,用焦苦味药辅助,用甘味药调和。酸味进入肝,焦苦味进入心,甘味进入脾。脾能制约肾,肾气微弱了水液就不能运行,水液不能运行就使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就会伤害肺,肺被伤害了金气就不能运行,金气不能运行就使肝气旺盛,肝的病必然自己痊愈,这是治疗肝病补养脾脏的关键妙处。肝虚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肝实的时候不能用。经书上说“不要使虚证更虚,不要使实证更实,补充不足的,减少有余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他脏腑的病可以照此推理。

人禀受五行之气,依靠风气生长。风气虽然能使万物生长,也能伤害万物,就像水能使船漂浮,也能使船倾覆。如果五脏元气通畅,人就安康平和。外来的邪风侵袭人多会致死,各种疾病不外乎三条原因:一是经络受邪,传入脏腑,是内因;二是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是外来邪气侵袭皮肤;三是房室、刀伤、虫兽伤害。从这些详细分析,疾病的原因大多能包括了。如果人能保养谨慎,不让邪风侵犯经络,刚刚侵袭经络,还没传到脏腑时,就及时治疗;四肢刚觉得沉重呆滞,就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方法,不让九窍闭塞;更能不触犯王法,避免禽兽伤害,房室不使精力衰竭,饮食调节冷热苦酸辛甘,不让身体衰败,疾病就无从侵入腠理。腠是三焦通达会聚元气的地方,是血气灌注之处;理是皮肤脏腑的纹理。

问曰:
病人面部有气色表现,希望听听其中的说法。

老师说:
鼻头颜色发青,腹中疼痛,苦于寒冷的人会死;鼻头颜色微黑,是有水气;颜色发黄,是胸上有寒;颜色发白,是失血。如果鼻头微微发红,又不在相应的时节,会死;眼睛瞪得圆圆的,是痉病,无法治疗。另外,颜色发青是疼痛,颜色发黑是劳伤,颜色发红是有风,颜色发黄是大便困难,颜色鲜明是有留饮。



老师说:
说话声音低微却喜欢惊呼的,是骨节间的病;说话声音沉闷不清晰的,是心膈间的病;说话声音细碎而长的,是头部的病。



老师说:
呼吸时摇动肩膀的,是心中坚硬;呼吸时气向上冲到胸中的,是咳嗽;呼吸时张口气短的,是肺痿吐唾沫。



老师说:
吸气时微微急促,病在中焦,是实证,攻下就能痊愈;虚证就不好治疗。病在上焦的,吸气短促;病在下焦的,吸气深长。这些都难以治疗。呼吸时身体动摇震颤的,无法治疗。



老师说:
寸口脉的搏动,是随着它旺盛的时节而搏动。假如肝气旺盛时面色青,四季各随其相应的颜色,肝应色青却反而色白,不符合时节。面色脉象与时节不符,按规律都会生病。

问曰:
有没到时候却出现了相应的气候,有到了时候却没出现相应的气候,有到了时候相应气候却不消失,有到了时候相应气候却太过,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
冬至之后,甲子日的半夜少阳之气开始生发,少阳的时候,阳气开始产生,天气变得温和。还没到甲子日,天气就因为温和了,这是没到时候却出现了;到了甲子日,天气却还不温和,这是到了时候却没出现;到了甲子日,天气却非常寒冷不缓解,这是到了时候却不消失;到了甲子日,天气温暖得像盛夏五六月时,这是到了时候却太过。

问曰:
经书上说“厥阳独行”,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
这是有阳无阴,所以称为厥阳。

问曰:
寸脉沉大而滑,沉是实证,滑是气实,实与气相互搏结,血气进入脏就会死,进入腑就能痊愈,这叫卒厥,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
唇口发青,身体冰冷,是邪气进入脏,就会死;身体平和自汗出,是邪气进入腑,就能痊愈。

问曰:
脉脱,邪气进入脏就会死,进入腑就能痊愈,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
不只是一种病,所有的病都是这样。比如浸淫疮,从口流到四肢的,可以治疗;从四肢流到口的,无法治疗。病在外部的可以治疗,进入内里的就会死。

问曰:
阳病有十八种,是哪些呢?

老师说:
头、项疼痛,腰、脊、臂、脚抽搐疼痛。阴病有十八种,是哪些呢?

老师说:
咳嗽,上气,气喘,呃逆,咽痛,肠鸣,胀满,心痛,拘急。脏病有三十六种,腑病有三十六种,合起来是一百零八种病。此外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种病,不在其中。清邪停留在上部,浊邪停留在下部,大邪侵袭表,小邪侵袭里,饮食的邪气,从口进入的,是宿食。

问曰:
病有紧急时应当救里、救表的情况,是指什么呢?

老师说:
病,医生用了攻下法,接着出现下利清水样粪便不止,身体疼痛的,紧急时应当救里;之后身体疼痛,大便正常的,紧急时应当救表。

患有顽固的旧病,又加上突然发作的新病,应当先治疗新病,然后再治疗旧病。



老师说:
五脏的病,各自得到适宜的条件就会痊愈;五脏的病各有厌恶的东西,各自随着所不喜欢的而发病。比如病人平时不喜欢吃的东西,却突然想吃,一定会发热。

病在各个脏腑,想要攻治,应当随着它所适宜的方法来攻治。比如口渴的,给猪苓汤,其他的仿照这个例子。

病人手足寒冷,气上逆,脚蜷缩,这是六腑的气在外部断绝;下利不止,手足麻木,这是五脏的气在内部断绝。内外气都断绝的,会死,无法治疗。



老师说:
热在上焦的,因为咳嗽成为肺痿。热在中焦的,会腹部坚硬。热在下焦的,会尿血,或者小便淋沥闭塞不通。大肠有寒的,多下利如鸭粪;有热的,大便有肠垢。小肠有寒的,病人肛门下坠,大便带脓血;有热的,一定会生痔疮。

问曰:
三焦竭,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
上焦接受中焦的气,中焦不调和,不能消化谷物,所以上焦竭的,一定会经常嗳气;下焦承接中焦的气,中焦不调和,谷气不能运行,所以下焦竭的,一定会遗尿、大便失禁。

问曰:
病有积、聚、?气,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
积是脏的病,始终不移动位置;聚是腑的病,发作有时间规律,疼痛辗转转移;?气是胁下疼痛,按压后就缓解,缓解后又发作,叫?气。各种积病的脉象,沉细附在骨上。脉象在寸口的,积在胸中;稍微超出寸口的,积在喉中;在关部的,积在脐旁;上过关部的,积在心下;稍微超出下关的,积在少腹;在尺部的,积在气冲;脉象出现在左边的,积在左边;出现在右边的,积在右边;脉象左右都出现的,积在中央。各自根据脉象出现的部位来判断积的位置。

下一页 > > >


上一页 < < <

本章 竟   



中医古籍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