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中医古籍 伤寒论 第 19 章(节) 介绍了:
少阴病的症状是,脉象微细,只想睡觉。
少阴病,想呕吐却吐不出来,心中烦躁,却只想睡觉,过了五六天,出现腹泻且口渴的,属于少阴病,是正气虚弱,所以想喝水自救。如果小便颜色发白,少阴病的典型症状就都具备了。小便发白,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制约水液,所以使小便呈现白色。
病人脉象寸部、尺部都紧,反而有出汗的,是阳气亡失。这属于少阴病,按理应当出现咽喉疼痛,并且还会有呕吐、腹泻的症状。
少阴病,咳嗽并且腹泻、说胡话的,是被火气逼迫所致,小便必然困难,这是因为强行求取少阴的汗液造成的。
少阴病,脉象细沉而数,病邪在里,不能用发汗的方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弱,不能发汗,是因为会导致阳气亡失;阳气已经虚衰,尺脉弱而涩的,又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自行腹泻,脉象突然变微弱,手足反而温暖,紧脉反而消失的,是病情将要解除的表现;即使有烦躁、腹泻,也必定会自行痊愈。
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怕冷并且蜷曲而卧,手足温暖的,是可以治疗的。
少阴病,怕冷并且蜷曲,时常自己烦躁,想要去掉衣服被褥的,是可以治疗的。
少阴中风,脉象寸部微而尺部浮的,是病情将要痊愈的表现。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是从亥时到丑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手足不厥冷,反而发热的,不会死亡。如果脉搏摸不到,艾灸少阴经的穴位七壮。
少阴病八九天,全身及手足都发热的,因为热邪在膀胱,必然会出现便血。
少阴病,只是四肢厥冷没有汗,却强行发汗,必然会损伤血液,不知血液会从什么通道流出,有的从口鼻流出,有的从耳朵流出,这叫做下厥上竭,是难以治疗的。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曲而且腹泻,手足厥冷的,无法治疗。
少阴病,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的,是死证。
少阴病,腹泻停止但头晕目眩,时常自己眼前发黑的,是死证。
少阴病,四肢厥冷,怕冷并且身体蜷曲,脉搏摸不到,心烦并且躁动不安的,是死证。
少阴病六七天,呼吸表浅、气息促迫的,是死证。
少阴病,脉象微细沉,只想睡觉,出汗但不烦躁,自己想要呕吐。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又烦躁不安不能安睡的,是死证。
少阴病刚发病时,反而发热,脉象沉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
①“麻黄附子细辛汤”:宋本与湘古本记载为“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剂组成相同。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轻微发汗。因为两三天没有里证,所以轻微发汗。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能入睡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少阴病,得病一两天,口中平和,背部怕冷的,应当艾灸,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病,身体疼痛,手足寒冷,骨节疼痛,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病,脉象浮而弱,弱表示血不足,浮表示有风邪,风邪与血相互搏结,就会疼痛如牵拉,适宜用桂枝汤加当归主治。
这条取自会通本,依据湘古本补充。这条可以和下一条相互参考。桂本《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有相似条文“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或许是修改稿件导致的。
少阴病,脉象微而弱,身体疼痛如牵拉的,这是荣卫不和的缘故,用当归四逆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两三天到四五天,腹痛,小便不利,腹泻不止,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大便带脓血的,可以针刺足阳明经。
少阴病,呕吐、腹泻,手足厥冷,烦躁得像要死一样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胀满,心烦的,用猪肤汤主治。
①“咽痛”:湘古本记载为“咽中干痛”。
少阴病,两三天,咽喉疼痛的,可以给与甘草汤;如果不好转,给与桔梗汤。
①“咽中痛”:湘古本记载为“咽中肿痛”。
少阴病,咽喉受伤,生疮,疼痛牵引到喉旁,不能说话、发不出声音的,用苦酒汤主治。
少阴病,咽喉疼痛,脉象反而浮的,用半夏散及汤主治。
这条湘古本记载为“少阴病,咽喉疼痛,痰饮气逆,用半夏散及汤主治。”
凡是少阴病,有咽喉疼痛的,脉象必定虚数而细。
这条依据湘古本补充,会通本没有收录。
少阴病,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给与白通汤;腹泻不止,厥逆,没有脉象,干呕、烦躁的,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用汤药后,脉象突然出现的是死证,脉象逐渐恢复的是生证。
少阴病,两三天不痊愈,到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有水气,病人有的咳嗽,有的小便不利,有的腹泻,有的呕吐的,用真武汤主治。
①“或小便不利”:涪古本和桂本相同;宋本与湘古本记载为“或小便利”。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象微弱得快要断绝,身体反而不恶寒,病人面色发红,有的腹痛,有的干呕,有的咽喉疼痛,有的腹泻停止、脉象摸不到的,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少阴病,四肢厥冷,病人有的咳嗽,有的心悸,有的小便不利,有的腹中疼痛,有的腹泻里急后重的,用四逆散主治。
少阴病,腹泻,过了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能入睡的,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口舌干燥、咽喉干燥的,要紧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①“大承气汤”:涪古本记载为“承气汤”。
少阴病,自行腹泻清水,颜色纯青,心下必定疼痛,口舌干燥的,可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①“大承气汤”:涪古本记载为“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天,腹部胀满、不大便的,要紧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①“大承气汤”:涪古本记载为“承气汤”。
少阴病,脉象沉的,要紧急温治,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食物入口就呕吐,或者心中昏沉想要呕吐、又不能吐出,刚得病时,手足寒冷,脉象弦迟的,这是胸中实邪,不能用攻下法,应当用吐法;如果膈上有寒饮,干呕的,不能用吐法,应当温治,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涩,呕吐而且出汗,必定多次去厕所,反而排便量少的,应当温治上部,用艾灸的方法。
本章 竟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