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福生无量 > 首页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以下是 中医古籍 伤寒论 第 26 章(节) 介绍了:




章26   辨 血痹虚劳病 脉证 并治
    (白话文)







问:
血痹病是怎么得的?老师说:那些养尊处优的人,骨骼柔弱而肌肤丰满,再因为疲劳出汗,睡觉时不断翻身活动,加上感受了微风,就得了这种病。只要寸口脉微涩,关上脉小紧,适宜用针刺引导阳气,使脉象调和、紧脉消失就能痊愈。

血痹病,阴阳脉都微弱,或者寸口、关上脉微弱,尺脉小紧,外在症状是身体麻木,像风痹的样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

健康的男子,脉象大是劳病,极度虚的脉象也是劳病。

①此处涪古本有“脉”字。

男子面色淡白的,主消渴和失血;突然气喘、心悸,脉象浮的,是内里虚弱。

男子脉象虚沉而弦,没有寒热症状,气短,腹中拘急,小便不利,面色发白,时常眼睛昏花还伴有鼻出血,少腹满胀,这是劳病导致的。

①“目瞑”:涪古本写作“目眩”。

劳病的症状,脉象浮大,手足烦躁,春夏季节加重,秋冬季节减轻,阴寒时精液自动流出,肢体酸痛消瘦不能行走。

男子脉象浮弱而涩,是不能生育,精气清冷所致。

经常失精的人,少阴脉弦急,阴茎头部寒冷、头晕目眩、头发脱落,脉象极度虚芤而迟的,是完谷不化、失血、失精的表现;脉象出现芤、动、微紧等情况的,男子是失精,女子是梦交。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主治,天雄散也主治这种病症。

这条涪古本记载为“经常失精的人,少腹弦急,阴茎头部寒冷、头晕目眩、头发脱落,脉象极度虚芤而迟,是完谷不化、失血、失精的表现,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主治;脉象出现芤、动、微紧等情况的,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用天雄散主治。如果身体虚弱,发热、出汗、失眠的,用加减龙骨牡蛎汤主治。”①“桂枝龙骨牡蛎汤”:宋本写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剂组成相同。

健康的男子,脉象虚弱细微的,容易盗汗。

人到五、六十岁,脉象大的,患有痹病,疼痛沿着脊背行走,如果有肠鸣,以及出现马刀疮和瘿瘤的,都是劳病引起的;脉象小沉迟的,是脱气病,快走就会气喘吁吁、手足逆冷的,也是劳病导致的。

①“渴”:涪古本、宋本、白云阁本写作“喝”。②“其脉小沉迟者...亦劳之为病也”:涪古本与宋本记载为“脉沉小迟,名叫脱气,患者快走就会气喘吁吁,手足逆冷,腹部胀满,严重的会大便稀溏,食物不消化”。

虚劳病,腹中拘急,心悸,鼻出血,腹中疼痛,梦遗滑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口舌干燥的,用小建中汤主治。

虚劳病,腹中拘急,各种虚损不足的,用黄芪建中汤主治。

这条涪古本记载为“虚劳病,腹中拘急,各种虚损不足,有的气短、胸满,有的腹满,有的肺气虚损,用黄芪建中汤主治。”

虚劳病,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的,用肾气丸主治。

①“肾气丸”:涪古本与宋本写作“八味肾气丸”,方剂组成相同。

虚劳不足,心中疼痛,进食就感觉气逆梗塞,健忘,精神萎靡恍惚,好像看到什么东西,夜晚不能入睡,刚闭上眼睛想睡觉,听到窗外有人说话,就容易受惊,咽喉疼痛,口舌生疮,大便困难,时常又大便稀溏,用龙骨鳖甲茯苓丸主治。

这条依据涪古本补充,会通本没有收录。

虚劳病,各种虚损不足,感受风邪引发多种疾病,用薯蓣丸方主治。

这条依据涪古本补充,会通本没有收录。①“薯蓣丸方”:宋本写作“薯蓣丸”。

虚劳病,虚烦不安,不能入睡的,用酸枣仁汤主治。

五劳导致虚损至极,身体消瘦,腹部胀满,不能饮食;因饮食所伤,忧伤,饮酒所伤,房室所伤,饥饿所伤,劳累所伤,使经络、荣卫、气血受损;体内有干血,肌肤粗糙如鳞甲交错,两目黯黑。治疗应缓中补虚,用大黄?虫丸主治。

虚劳不足,出汗而胸闷,脉象结代,心悸,行动像平常一样,这种情况不出一百天、病情危急的二十一天就会死亡,用炙甘草汤主治。

这条从会通本,依据涪古本补充。《金匮》作为附方记载:“《千金翼》炙甘草汤,一称复脉汤,治疗虚劳不足,出汗而胸闷,脉象结代,心悸,行动像平常一样,这种情况不出一百天、病情危急的十一天就会死亡。”

虚劳不足,症状像严重的风病,心痛放射到背部,背痛放射到心脏,疼痛来去如平常,有的心烦胸闷,有的腹部胀痛,时而寒冷时而发热,面色时而发青时而发黄,饮食没有变化,坐立不安,突然头晕仆倒,不认识人,名叫行尸。这是由于原本身体强壮却多次受损,劳伤五脏腧穴,行房时大汗淋漓,随后立即劳累,或者出汗时受风,风邪侵入与水湿一起潜伏在心下,邪气与正气相互搏击,时间久了就得了这种病。患者饮食起居像往常一样,突然发病不省人事,是因为五脏受气的缘故。如果没有旺盛的正气,就难以治疗。用麻黄细辛附子续命汤主治。

这条依据涪古本补充,会通本没有收录。①此处怀疑有缺字。

冷劳病,用獭肝散主治;又主治鬼疰病,可防止一家人相互传染。

这条从会通本,依据涪古本补充。《金匮》作为附方记载:“《肘后》獭肝散,治疗冷劳病,又主治鬼疰病,可防止一家人相互传染。”

女劳疸,膀胱拘急,小腹部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发黑,足下发热,腹部胀得像有水一样,大便稀溏且颜色发黑;胸部胀满的难以治疗。用硝石矾石散主治。

这条涪古本与宋本列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有两条相应内容:(1)“额头发黑,微微出汗,手足心发热,傍晚就发作,膀胱拘急,小便自然通畅,名叫女劳疸;腹部像有水一样,无法治疗。”(2)“黄疸病人,傍晚时分发热,却反而怕冷,这是得了女劳疸。膀胱拘急,小腹部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发黑,足下发热,于是形成黑疸;病人腹部胀得像有水一样,大便必定发黑,时常稀溏,这是女劳疸病,不是水病。腹部胀满的难以治疗。用硝石矾石散主治。”①“胸满”:宋本、白云阁本写作“腹满”。



下一页 > > >


上一页 < < <

本章 竟   



中医古籍
返回首页
看古籍用必应

Copyright © 2023-2025 福生无量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